Thursday, March 01, 2007

系統思考筆記分享

這門課是中山企管系楊碩英老師開的課。
在進入中山企研之前,已久仰老師的大名,
之前有上過楊老師開的創意管理,
這是我修的第二門系統思考與組織學習研究室(STOLL) 所開的課。


這門課的上課方式
不像一般制式的上課情形,
而是學生與老師圍圓面對而坐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筆記方面,我覺得凱達寫的比我好,
看不懂我的筆記,可以參考他的。


本週二上了第一次課,我的筆記分享如下:

一、系統思考簡介

(一)系統思考的「系統」是:systemic,而非systematic。

◇系統:是有生命的,會調節,會有反應(feedback),且會繁殖。例如:人、颱風(原本太平洋上沒有颱風,卻會產生颱風<繁殖>,因此颱風也是一個系統)。

◇系統思考與邏輯思考的差別:邏輯思考重視因果關係,較為侷限。例如:消滅植物病蟲害-->收成佳,但是卻未考慮到抗藥性;放大來看,「因果」關係其實是動態循環的。系統思考所考慮的範圍較邏輯思考廣泛,是一種非線性、動態(dynamic)的思考方式。

◇我們經常身陷系統當中,卻常以為自己獨立於系統之外。例如:小棠在課堂上抄筆記,如果沒有蔡倫造紙、蔡倫的父母生蔡倫、有人負責把紙生產出來、有人把紙賣給小棠,小棠怎麼會有紙可用?另外,小棠用的筆也是累積成千上萬人努力的成果。

◇當你了解系統之後,會發現大部分的系統都是「困境」,所以這門科學也被稱為「憂鬱的科學」。例如:不用農藥-->收成不好-->賺不到錢-->只好用農藥-->造成食物殘留毒素。當你了解整個系統的運作情形之後,反而會感到無奈、無力,產生不進不退、維持現狀會比較舒服的感受。

◇系統思考的專家認為每個系統皆存在「高槓桿解」,而研究系統的目的便是要找出「高槓桿解」。例如:掉入冬天極度冰冷的瀑布仍存在生機,並非死命掙扎(虛脫之後必死無疑),而是放鬆肌肉,五秒鐘後便會被沖到下游水流平緩處(高槓桿解)。

(二)系統的組成:

1.存在運作的目的。
2.系統的組成元素。
3.元素間的關連(互動)。
4.系統所存在的環境。(環境對系統的影響力較大,系統對環境的影響力較小)

(三)人所存在的系統中,「事實」是不存在的

◇「事實」往往都添加了個人主觀的想法與詮釋。例如:老師在北港搭公車,看到當地居民是公車到站停妥後,乘客才慢慢從座位上站起來,並且跟車上認識的婆婆媽媽道別後,跟司機哈拉兩句之後才下車,不像台北人下公車前得先走到車門邊,深怕浪費他人時間。Judgement是瞬間出現的,我們看到這樣的現象,會覺得這些人很可惡,要下車不快點下車,浪費大家的時間,但是我們的判斷難道就是對的嗎?我們對事情的看法、評論已經成為習慣,習之而不察焉。

事實=judgement+data,是一個「緣起」。例如:真的存在「藍色」這個東西嗎?老師認為沒有顏色存在,是光波與人的眼睛產生「緣起」。我們看到的藍色跟其他人看到的藍色不會一樣,跟其他動物看到的藍色也不會一樣,所以沒有一個特定的東西叫做「藍色」。所以真實是一個幻象

◇我們經常用座標來看事情,但是座標可能根本就不適用。我們很少察覺「背後的」東西。Peter Senge透過model來了解「背後的」東西。(mental model)


       (解析度好差,真的有人看得懂我在畫什麼嗎?)

例如:「辣死了」、「隨便」,背後有許多意涵。

二、Conscious Business

(一)Being, Doing, Having, and Becoming

  Being        Doing    Having
  上游       中游    下游
infrastructure  Process、behave  results

◇老子:The best way to do is to be.
◇我們應設法become到較好的being。



3 comments:

綠豆 said...

這玩意感覺太深澳了..我想我也沒什麼興趣想研究..不過呢,簡單的一個問句:你有系統思考過自己當下做的事情麼?

JC said...

我現在對系統思考是個什麼東東也還不甚了解,等我有心得再跟你分享。

BK said...

我在google上搜尋中山企研找到這篇文章....我是今年剛考進中山企研的學弟XD

可以問一下這門創意管理碩一修會不會太難嗎?我看課表上有排這門課很想上,可是又有點擔心....

還有這個blog首頁上擺的台北不來梅連結,我點進去看之後又發現到那個米奇鰻是我大學學長,真巧=__=